找到相关内容25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天台智者的实践体系

     (2)二行指修止和修观.智者解释说,修止能休息诸恶,而使戒律不失,成诸功德.修观则能如实知晓苦,集,灭,道四谛之义,因而断除轮回之苦.(3)三行即指戒,定,慧三学.智者谓此三学是出世梯蹬佛法仪轨,其...颠倒,永寂如空."(2)二行指的是修止和修观.(3)三行即指闻,思,修之修行,亦即教,行,证.三行亦可指戒,定,慧.(4)四行则指四念处之修行.(5)五行是指无常,苦,空,无我,寂灭等五义的五门禅.(...

    沈海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456521.html
  • ‘处生中阴导引.阿赖耶识自解脱’,喻为鸽子归巢之修习导引

    要如何回归心性呢?只有闻思和修行佛法才能使我们回归心的本质。  禅修有“寂止”和“胜观”两个部分;首先,我们必需先练习寂止的部分,修止有很多规定,譬如-身体的姿式要怎样、怎样,因为姿式准确的话,那么...物体上,要记住,我们是为了让心不散乱而修止的!如果你照著教导去做的话,心就可以松弛、舒服!  悲心道用云:“短时多次修禅定,乐明且能除妄念。”初学禅定时,修习的时间要短,而且次数要多,这样就可以去除我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162112.html
  • 试论天台止观之渊源

    习。[14]因此,有关止观的实践,以《杂阿含》最为具体、明确。释尊在《阿含经》中对止观有具体的说明。在修止方面,他以观察「入出息」作为主要的教导;在修观方面,以观察 (1) 蕴, (2) 处, (3)...”。[18]此处提出九种心住,作为修止的次第,在北传的《杂阿含经》中,有相近的语句:“若比丘、比丘尼坐,作如是住心、善住心、局住心、调伏心、止、观、一心、等受,分別于法量度,修习、多修习已,得断诸使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15562583.html
  • 释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提要  本文以《阿含经》为主,探讨释尊所教导的止观法门。文  中指出,在修止方面,释尊以观察「入出息」作为主要的教导 ...以等持,如  是名为九种心住。 5  此处提出九种心住,作为修止的次第,在北传的《杂阿含》中  ,有相近的经句︰  若比丘、比丘尼坐,作如是住心、善住心、局住心、调  伏心、止、观、一心、等受,分别于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0373973.html
  • 小大乘修空及密乘大手印、大圆满、禅宗辨微

    渐次次第,由戒生定,由定发慧,此属通途。及其修止,亦必先修止,后修观,最后止观双运。金刚乘之大手印,得见明体,方可起修。明体之中,止观本来双运,明即为观,体即为止;故在初修专一瑜伽时,已属止观双运矣。...

    陈健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3351460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禅定学的特质与意义

      修习于止,终成于观;修习观已,亦成于止?谓圣弟子止观俱修,得诸解脱界。”(11)   又如印顺法师说:   定与慧,要修习而成。分别的说:修止 —— 奢摩他可以得定,修观——毗钵舍那可以成慧。止是住心于一处,观是事理的观察,在修持上,方法是不同的。……依经说,有先修止而后成观的,有先修观而后成止的。...

    黄连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2454602.html
  • 禅的行动哲学

    一大堆“哲思”又出来了。我说:“老兄!就好像在沙滩上享受那阳光和海洋的咸味多福气!”  成佛四式  当你走路脚酸时,佛先叫你停,现在我们在此修止,就练这一招,你说滑稽不滑稽。就好像我一位大学同学,在...,这一是条“法本然”的生命之道。如人睡觉,不必一法自能安眠。修止也一样,不必一法,自能得止,若需一法如数息者,正同失眠人试以数羊入梦,已是病相。然而数羊法亦不可废,八万四千法亦不可废,皆是大宝,因数羊...

    叶柏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2363875.html
  • 观病与成长

    机会再转世为人  来修持佛法,修止、修观,显发智慧。印光祖  师说,八至二十四小时不能移动亡者是因为当  时大陆医术尚未发达,很多人在生命现象尚未  完全消失时被活埋。佛法的看法是,生命现象  要由暖...修止、修观,把心放松放下,那么  必有相应的柔软心、柔软语、柔软的动作。相  应也离不开因果,离下开缘起,修瑜伽的人,  除了身体的动作之外,还要冥想,冥想即是在  “止”。瑜伽的老师都会教我们要放轻松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42064753.html
  • 罗睺罗小传

    会有些微乱想,这时就要弃“随”修“止”。止者,息心静虑。修止,就是息诸缘虑,不念数息、随息,凝寂其心。修止的方法,一般多用凝心止。凝心止,又名制心止,就是制心息缘,不念“数”“随”,止于寂静,使身心...

    慈 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1566796.html
  • 戒随念

    不已。念佛则可使此妄念粗乱之心系锁于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六字名号之上,从而以收束无数之妄念,归于一念。念之精熟,妄念自能脱落,即是修止。又念佛时,可以心想阿弥陀佛现在我前,无量光明,...

    圆慈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5041705.html